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進入關鍵階段,民生需要保障,經濟需要逐步恢復正常運行,中央出臺出多項重要舉措,創造企業復工復產、人員返程返崗的有利環境。除了政府支持扶持,市場發力也不可少。據報道,京東發布系列助農措施,帶動多個電商平臺積極參與,僅2月11日至16日,京東及旗下京喜平臺帶貨銷售2500噸滯銷生鮮農產品,環比增長近10倍。通過京東便利GO小程序,10萬多家實體店掀起“線上復工”潮,迅速實現預期獲客目標。
![]() 2月21日,瑞昌市副市長黃青華(左)登上京東直播,成為瑞昌山藥的“代言主播”。 全民抗疫條件下,京東推出系列“惠農扶企”舉措并迅速見效,揭示出兩個重要的經濟現象:一是平臺經濟在資源整合、物流配送、科技賦能等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,能夠為中小型企業、廣大農戶提供所急需的各類細分服務,以解燃眉之急;二是我國經濟雖然因疫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,但隨著平臺經濟的持續發力,市場創新勢能持續釋放,仍然呈現出十足的韌勁和活力,并具有較大的可持續轉化提升的價值空間。 近年來,以京東、阿里等電商巨頭為代表的平臺型經濟,已經深刻內嵌到內需經濟的洪流之中。尤其是在供應鏈、普惠金融、傳統企業營銷線上化等方面,電商平臺一端連接中小企業,一端連接億萬消費者,從而形成高效精準的供需通路,實現全新的市場配置。這也讓實體企業的活力重新激發,制造能力不斷釋放,線上線下一體化市場規模快速擴容,從而獲得大量客流、現金流,可望盡快度過眼前的難關,為后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 當前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民生保障和復工復產,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確“很忙”,獲得平臺支持的眾多企業也開工順利,意味著升級版的“戰疫”經濟已步入軌道。尤其是與以往相比,“戰疫”經濟展露出更多新經濟的跡象—— 其一,平臺經濟的科技創新和商業創新能力,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。如京東推出“共享員工”(一些企業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復工,部分員工受邀到京東物流上崗)、“無接觸銷售”等模式,為疫情期間企業解決員工就業、拓展銷售渠道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可以預料,接下來這些趨勢還會進一步加強,平臺經濟將推動更多中小企業恢復產能、促銷增收。 其二,平臺經濟讓實體經濟插上“翅膀”,不僅能提供類似于直銷的方便性,幫助企業產品在品質、價格等方面獲得市場認可,同時通過平臺賦能,幫助企業運用小程序、社群運營等移動互聯網新技術、新模式,實現經營管理、服務創新的數字化升級。這將成為實體企業走向互聯網化、數字化的快車道。 其三,平臺經濟作為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,地位進一步提升,線上線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,活躍度呈持續上升趨勢。目前,我國電商平臺跨越了原有邊界,進入一個全新的產業發展階段,能更充分有效組織協調各種市場資源,為企業脫困、轉型升級提供決策與支持,打造新的利潤蛋糕。企業由簡單復工復產升級為與技術創新、營銷創新、服務創新相結合,從復工復產的實際效益升級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效益。這也讓平臺經濟能夠對上下游產生了更大的影響,獲得了更多的規模收益。 中國經濟發展正呈現出一個重大趨勢:中小企業加快與電商平臺深度融合,傳統制造業、生活服務業與平臺經濟相互成就、互利共贏。平臺經濟將輻射、覆蓋更多產業,平臺經濟體規模效應將進一步放大,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想象空間,成為經濟長期向好的新引擎。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是暫時的,更大的考驗在于經濟能否轉“危”為“機”。在所有的路徑選擇中,開放包容、融合合作為主導的平臺經濟當能激發企業創新,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,增強民眾消費信心,助力投資、消費兩駕馬車協同發展。透過電商平臺抗擊疫情、惠農扶企展現的平臺經濟活力,我們有理由調高對今年乃至更長期中國經濟走勢的預期。 (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、教授) |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,旨在傳播知識,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僅供學習與參考,請勿用于商業用途,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,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。謝謝!
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、創業、互聯網等領域,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,幫助站長轉型升級,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,與站長一起進步!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!
掃一掃,關注站長網微信